重磅经济数据即将发布:短期仍有压力,但未来可期

五险一金 一网打尽
下载APP
首页 > 快讯 > 重磅经济数据即将发布:短期仍有压力,但未来可期

重磅经济数据即将发布:短期仍有压力,但未来可期

2022-12-13 10:05 · 第一财经 · 478人阅读

  11月份受疫情散发多发、多地管控措施升级以及全球经济走弱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复苏受到扰动,工业生产、投资、消费等经济指标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

  国家统计局将于12月15日发布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多家机构预测,疫情多点频发对工业生产的扰动增加,工业生产增速或放缓;疫情加剧对消费的冲击也进一步加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或继续负增长;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韧性。

  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一期“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9.43,仍在50荣枯线以下徘徊。经济学家认为短期内疫情持续波动,我国经济仍面临一定压力,未来宏观政策将维持稳增长基调。

  随着《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出台,经济社会生活将逐步回归正轨。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稳增长的强烈信号,多地在调整优化防疫措施的同时加力拼经济,千方百计提振市场信心,努力打好年底“收官战”,也为明年平稳开局夯实基础。专家认为,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对中国经济是利好因素,预计2023年全年GDP增长会恢复到5%。

  需求不足致工业生产放缓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预计,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将低于上月5%的公布值,本月预测均值为3.88%。

  从先行指标来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创下今年5月以来的新低。企业对短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趋于减弱,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48.9%,为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

  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表示,11月全国制造业PMI生产指数录得47.8,相比10月反季节性回落1.8个百分点。高频指标显示,11月以来沿海八省日耗煤量同比小幅回落,上游焦炉生产率、高炉开工率等都较10月继续下行,化纤产业链开工也继续走低,且明显弱于历年同期。他预计,疫情多点频发对工业生产的扰动在增加,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或继续回落至3.6%。

  野村证券预计,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2.3个百分点至2.7%,主要是由于广州、重庆等地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出口增速放缓和汽车生产大幅下滑。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称,虽然部分行业开工率小幅改善,但疫情带来的扰动增大,11月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同比跌幅从上月的26%扩大至31%。她预计,11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放缓至4%,三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从5%小幅回落至4.9%。

  中金公司宏观研报称,从具体数值看,本轮疫情的整体影响幅度低于2022年4月,尤其是在物流保通保畅政策下,货物运输受影响幅度低于前期。本轮疫情对需求影响或大于供给,生产指数的下滑更多不是由于受到直接影响下的被动选择,而是通过需求下行、企业预期等渠道传导下的主动减产。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11月市场需求不足问题突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5%,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这一比例已经达到58.8%。

  消费或进一步走弱

  疫情反弹对消费的冲击进一步加大。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公布值为-0.5%,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预计,11月这一指标将下降至-2.09%。

  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疫情反复使得人流持续回落,拖累线下消费延续低迷,其中汽车销售持续放缓。同时,疫情导致物流受限,使得线上消费也不尽如人意,“双11”成交额首次出现下降。预计11月社零增速进一步下降。

  汽车是消费的大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8.6万辆和232.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2%和7.1%,同比均下降7.9%,总体表现不及预期。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11月车市下降,这在汽车市场历史上是少有的。零售远未达到预期,疫情对生产和销售带来影响,库存整体压力大,部分厂家主动调整了生产和销售节奏。

  崔东树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12月车市会相对较好,新能源车会保持良好态势,但消费者购买和出行心态仍存在不确定性。年末新能源补贴和购置税减半政策将到期,随着各地市场秩序的逐步恢复,一些计划明年买车的消费者会在政策到期前提前购车,加上车企促销政策,对年末车市仍有信心。

  中金公司研报称,疫情反复对消费形成扰动,短期内消费增长或仍承压,预计11月消费同比增速为-0.5%左右,与上月基本持平。11月国内疫情反弹规模较大,对居民的线下活动形成一定扰动,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的业务总量明显回落,地铁客运量、拥堵指数等反映居民活动的高频数据降幅较10月进一步扩大。不过,防疫举措的优化调整,有助于减弱疫情对消费的影响,11月中旬全国电影票房、迁徙规模均出现了阶段性回升。此外,“双11”对线上消费的提振也可以部分对冲线下消费回落。

  基建投资将维持高增速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对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均值为5.61%。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预计为5.7%。在基建投资方面,第二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10月已基本完成投放,加之11月以来专项债净融资规模回落,基建投资的资金动能有所弱化。在制造业投资方面,随着领先指标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产能利用率回落,制造业投资动能预期走弱,但是设备更新再贷款将对制造业投资形成一定的支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伴随加发的5000亿元专项债资金加快投放,以及四季度基建投资稳增长需求上升,11月当月基建投资将再度提速。预计全年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将达到12.0%左右,有望拉动GDP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基建投资在今年稳住经济大盘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发改委此前召开全国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下称“基金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并要求11月30日之前基金项目全部开工。业内分析,在专项债不断扩容、政策性金融工具持续加量的支持下,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或迎来一批新项目开工小高峰,对11月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房地产投资方面,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高频数据显示,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4.8%,为8月以来最大降幅。居民预期尚未明显改善以及疫情影响加剧,导致房地产交易量仍然偏弱。11月监管部门“三箭齐发”,全面加大对优质房企融资的支持力度,以及需求端进一步放松,或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但尚需时日。整体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将可能下滑,预计1~11月回落至-9.0%左右。

  防疫优化未来可期

  尽管10月以来受疫情扰动叠加国内需求不足,经济复苏进程再生波折,但随着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中国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在增加。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10条具体事项,包括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优化调整隔离方式等。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对中国经济是利好因素,大范围的封控措施将成为历史。但他也表示,管控措施走向全面放开的过程可能是逐步的。考虑到目前中国新冠感染率较低,不能低估疫情管控放开初期对经济的潜在负面影响。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认为,疫情三年,渐进重启将成为明年中国经济的主题。参考海外经验,经济活动向常态回归将显著提振消费动能,特别是服务消费有望出现报复性反弹。宏观政策总体也将延续积极姿态,助推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长。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会议指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并强调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经历了短期阵痛后,到明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的出行生活基本上恢复常态,所以预计全年GDP增长会恢复到5%,而GDP增长主要由消费拉动。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则认为,明年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区间应为6%~7%。这个区间意味着在今年较低的增长基数上明年经济明显恢复,今明两年平均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和2020~2021年的两年平均增速持平。也就是说,剔除基数效应后的真实经济增长稳住了,有助于稳市场主体预期和保就业。(第一财经 作者 祝嫣然)

转载须知:为了社保知识、政策、法律和资讯的普及与分享,社保100网欢迎您转载,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

转载来源:社保100网,转载链接:http://www.shebao100.cn/socialhot/sh_18666.html

我来说两句

0/200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条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点击收起
推荐阅读
相关最新

官网查询(社保·公积金)

热门标签

更多

文章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