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收到竞业限制补偿金,仍需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基本案情
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抖音直播游戏推广业务,毛某某等7人系该公司游戏推广员工。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竞业期为离职后一年,竞业限制补偿金1800元/月,违反约定需承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竞业限制违约金。2022年3月,因公司法定代表人与高管苟某发生矛盾,毛某某等7人集体离职,并在离职后不久相继进入苟某设立的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工作,致使该科技有限公司难以继续经营。该科技有限公司遂以毛某某等人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为由,请求法院判令毛某某等人支付竞业限制违约金10万元。毛某某等人认为公司未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违约在先,无权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裁判结果
九龙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劳动关系解除后,尽管用人单位未按月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劳动者也不能以此为由拒绝履行竞业限制义务。首先,竞业限制义务的特殊性决定了不适用履行抗辩权。竞业限制义务是一种不作为义务,拒绝履行的后果就是劳动者有权利用其掌握的前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从事竞业活动,往往具有不可挽回性,支持劳动者的履行抗辩权会导致竞业限制条款的目的难以实现。其次,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后,可依法向用人单位主张相应的经济补偿予以救济,且因用人单位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的,还可以行使解除权解除竞业限制条款。劳动者在与原用人单位劳动关系解除后不久,就到与原单位经营同类或相似或相关产品的公司工作,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构成竞业违约行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违约金数额明显较高,若不调整,劳动者将可能因承担巨额违约金而陷入生活困境,出现利益失衡,故结合行业特征、工作职务、工作年限、约定补偿金数额、离职前后收入、主观过错等因素,按公平原则调整违约金为2万元。宣判后,毛某某等7人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典型意义
随着网络科技发展,相关企业对劳动者进行竞业限制约束的现象日益增多。由于竞业限制义务一旦拒绝履行则具有不可挽回性,因此不宜支持劳动者以履行抗辩权为由拒绝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或免除其违约责任。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后,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若用人单位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可以请求解除竞业限制条款。在劳动者未提出解除竞业限制条款而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有权请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因此,认为用人单位未支付竞业限制补偿在先就可以不受竞业限制约束的想法是错误的,若因此违反约定就业取酬,劳动者将不得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
转载须知:为了社保知识、政策、法律和资讯的普及与分享,社百网欢迎您转载,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
转载来源:社百网,转载链接:https://shebai.com/pedia/cs_64351.html

我来说两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