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下载APP
访问小程序
问题反馈

小程序
扫一扫访问小程序
APP
首页 > 快讯 > 看清“职场PUA”的话术陷阱

看清“职场PUA”的话术陷阱

2025-03-26 14:21 · 南方日报 · 250人阅读
去社百网APP浏览
文章探讨了“职场PUA”现象,指出其通过行为否定、精神控制等手段对员工进行情感和心理操控,侵犯劳动者权益。文中批评了一些企业的奇葩规定和管理模式,如强制培训、罚款、加班等,认为这些做法并未提升企业效益,反而导致员工流失。作者强调,企业文化需上下自发共建,而非靠强制规定。同时提醒老板避免盲目模仿他人成功哲学,应真正关注员工需求,实现企业和个人价值的对接。
文章探讨了“职场PUA”现象,指出其通过行为否定、精神控制等手段对员工进行情感和心理操控,侵犯劳动者权益。文中批评了一些企业的奇葩规定和管理模式,如强制培训、罚款、加班等,认为这些做法并未提升企业效益,反而导致员工流失。作者强调,企业文化需上下自发共建,而非靠强制规定。同时提醒老板避免盲目模仿他人成功哲学,应真正关注员工需求,实现企业和个人价值的对接。

现代语境中,“PUA”是一种通过言语打压、行为否定和精神控制等手段对他人进行情感操纵的行为,在亲密关系中备受诟病,且有多起负面案件与之相关。而最近,部分企业的奇葩规定冲上热搜,被网友统称为“职场PUA”“新型PUA”,引发广泛争议。

这些奇葩规定被称为“PUA”,正是因为同样有着行为否定、精神控制等色彩。比如,有媒体曝光以“盛和塾”为代表的培训模式,通过早读打卡、封闭培训、强制感恩等方式对员工实施驯化,灌输所谓企业文化、奋斗精神。这看似起到了一定效果,“有员工感动流泪、也有人拥抱老板”,实则占用了正常的工作和休息时间,迫使员工加班加点,企业效益并未提升,更有不少老员工抗议或是辞职。

“职场PUA”,不只近年来引发争议的“盛和塾”。此前,有公司要求员工“围绕年终大会董事长讲话”写心得,超出或不足字数,每字罚款五元;有企业规定员工“限期结婚”,去厕所要携带离岗证,实则侵犯劳动者尊严与合法权益;有些老板热衷于学某位企业家的成功哲学,不仅自己学,还硬要拉着员工一起学,美其名曰“统一思想”。当企业丢掉了主责主业,员工只是服从却没有真正认同,这样的企业自然留不住人心。

有人不禁要问:“我这也是为了员工好,学习提升、自我管理、团队协作,难道不是成功企业必需的品质吗?”事实上,这也落入了“PUA”的话术陷阱,表面上空谈“为了你好”,实则是为了满足其控制欲,确保下属的绝对服从。从网络上众多“打工人”的心声出发,许多人更关心“薪水有没有涨”“加班有没有变多”“在工作中是否实现了个人价值”,若现实的困境未能解决,口头上的好又有何意义?

抛开这些奇葩规定、学习材料的效果不谈,单说企业文化这一项,就不是靠一项规定、几次培训就可以确定的,需要来自企业上下的自发行动、长期磨合。员工不是机械的执行者、企业价值的盲从者,而是扮演着创造者的角色,将企业理念和个人价值对接,从而产出更多有益的成果。网友的自发分享中,有企业明里暗里、或号召或强制员工加班,既没有提供应有的报酬,也无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只不过是变相控制员工的私人时间;有的管理者提倡员工奋斗,自己却没有起到表率作用,而是借机损害劳动者的正当权益。由此可见,并不是企业文化带有原罪,而是一意孤行、心口不一的老板“病得不轻”。

换个角度来看,当老板们对某位企业家的“成功哲学”趋之若鹜,不考虑自家企业和员工的情况全盘照搬时,又何尝不是被“PUA”了?不同的经营领域有着不同的现实情况,每一家企业也都有着“闪闪发光”的员工,不从企业发展、员工诉求出发培育企业文化,而寄希望于外力,未尝不是对自身价值的否定;将培训机构看作“组织”,不停给旁人、下属“灌鸡汤”,渴望用一套理念控制他人的人,自己的精神也并不自由。总而言之,害人害己的“职场PUA”该消停了,只有真正关心员工的所思所想所求,才能激励员工付出“不下于任何人的努力”。(默达)

转载须知:为了人社动态、职场资讯的普及与分享,社百网欢迎您转载,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

转载来源:社百网,转载链接:https://shebai.com/news/cr_75827.html

我来说两句

0/200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相关最新
政府小程序查询
扫码查询当地社保办事小程序
Dynamic JFIF Image
Dynamic JFIF Image
查询结果示例
咨询社保AI助手
0/50

热门标签

更多

文章热榜

换一换